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生,月经中期卵巢排卵后产生黄体,这黄体既能分泌雌激素又分泌孕激素,使子宫内膜在增生的基础上变成分泌期内膜.如果这个月排出的卵子没有受精,则黄体在排卵后9~10天开始萎缩,血供减少,激素分泌下降,约5~7天后即月经周期的第28天左右,子宫内膜不能维持而逐步脱落出血形成月经.
黄体功能不足的原因:
黄体功能不全病因目前还不是太明确.正常黄体机能的维持有赖于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功能的完善,原因都可能出现在这些环节.
黄体功能不足的检查:
检查黄体功能不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测量基础体温,从黄体期的长短和体温上升的幅度以及下降的时间可以推测黄体功能.对于黄体期的计算是从排卵期体温下降后第一日上升开始计算,正常黄体期的天数应为12-16日,如不足12日则为黄体不足的证据之一.
黄体功能不足危害:
如果黄体功能不健全,则孕激素分泌不足,子宫内膜不能产生正常的分泌反应或各部分内膜反应不一致,势必影响月经,一般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20余天即来潮,月经频发,患者不易受孕或受孕后易流产.
妇科检查在正常范围,测量基础体温可以有正常的双相表现,但排卵后体温上升缓慢或上升幅度偏低,升高的时间仅维持9~10天,若刮取子宫内膜作切片检查则为分泌反应不足.另一种黄体不正常的表现是黄体发育良好,但萎缩延长,子宫内膜脱落不全,表现为月经间隔时间正常,但经期延长,长达9~10天,流血量多,也有的病人表现为月经的头3~5天较多,以后持续淋漓难净.其基础体温也是双相,但下降缓慢,这两种黄体功能不正常的月经不调都是有排卵的,故医学上称为有排卵型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多见于生育年龄妇女或流产后,足月分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