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炎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睾丸特异或非特异性炎症。单独的睾丸炎较少见,常见附睾炎,称附睾睾丸炎。在睾丸炎愈合,特别是流行性腮腺炎引起的睾丸炎,可出现睾丸变小,曲细精管严重萎缩,丧失产生精子能力,睾丸间质细胞保存完好,患者可出现不育,但不影响第二性征发育及性功能。
睾丸炎的发病机制
1、急性睾丸炎
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常见有非特异性睾丸炎和特异性睾丸炎。急性非特异性睾丸炎常发生与尿道炎、膀胱炎、精囊炎、前列腺切除术后及长期留置导尿管者,或继发于其他部位的感染,病毒感染是常见病原体。常见致病菌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粪链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及淋病等。儿童肺炎球菌和沙门菌也可引起非特异性睾丸炎。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睾丸炎极少见。特异性感染(梅毒、结核及麻风)少见。病原体感染途径有:①血行感染,体内某一感染病灶病原体通过血流传至睾丸,较少见,如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经血流到达睾丸;②直接感染,后尿道感染经输精管和附睾传入;③淋巴感染,下尿路及外生殖器炎症通过淋巴管导致睾丸感染。
2、慢性睾丸炎
多由急性睾丸炎治疗不彻底所致,也可由致病因素直接引起。
睾丸炎的不育机制
睾丸炎,特别是流行性腮腺炎合并睾丸炎,可使睾丸诶压增高引起睾丸实质局部缺血,生精上皮发生不可逆的玻璃样变和纤维化,病毒本身会引起生精宫不可逆性损害,约50%患者发生睾丸萎缩致不育。急性期支持细胞机能减低可以迅速恢复,但如实质严重受损,炎症后会发生不可逆的精曲小管硬化和睾丸萎缩。睾丸炎急性期精液指标会下降,但以后可能恢复,也可能不能恢复出现永久性不育。
慢性睾丸炎,睾丸肿大或硬化萎缩,睾丸组织纤维化,曲细精管的基底膜呈玻璃样变或退行性变,生精上皮细胞消失,其周围组织硬化,可形成小的增生。在睾丸炎愈合后,可出现睾丸变小,质软,曲细精管严重萎缩,丧失产生精子能力,但睾丸价值细胞保存完好,患者可不育,但不影响第二性征发育及性功能。其他病毒或细菌引起的睾丸炎一般不会对生殖功能产生如此严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