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诊断学高职考试重点】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基石,它主要研究如何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病人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达到辨证论治的目的,在高职院校中,中医诊断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中医诊断学高职考试的重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基本理论知识
1、中医理论体系: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理论、病因病机学说等。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
3、常见病症的中医诊断:如感冒、咳嗽、胃痛、便秘、失眠等。
四诊方法
1、望诊: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眼神、舌苔、舌质、脉象等,了解脏腑功能和气血状况。
2、闻诊:通过听病人的呼吸声、咳嗽声、说话声等,了解脏腑功能和气血状况。
3、问诊:通过询问病人的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了解病情和病因。
4、切诊:通过按摩病人的穴位,了解脏腑功能和气血状况。
常用舌象分析
1、舌质:正常舌质为淡红色,略带光泽;舌体瘦长或偏胖;舌苔薄白或薄黄。
2、舌苔:正常舌苔为薄白或薄黄;舌苔厚腻多为湿热内蕴;舌苔黄燥多为热邪伤津;舌苔灰黑多为阴虚火旺。
3、舌形:正常舌形为淡红,稍有弧度;舌体瘦长或偏胖;舌边有齿痕多为脾虚湿盛;舌尖有红点多为心火亢盛。
常用脉象分析
1、脉象类型:正常脉象为有力有节律;脉细弱多为气虚血弱;脉弦紧多为寒邪内盛;脉滑数多为痰湿内停。
2、脉象主病:如脉浮为表寒里热;脉沉为里寒外热;脉迟为阳虚阴盛;脉数为阴虚火旺。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分析判断病因、病机和病位。
2、治则治法:根据辨证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如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等。
3、方药选用:根据治则治法,选择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如六味地黄丸、逍遥散等。
中医诊断学高职考试的重点在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四诊方法、常用舌象分析和常用脉象分析等内容,希望通过本文的梳理和总结,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备考,顺利通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