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骨伤学中级历年真题】
中医骨伤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骨折、脱位、扭伤等外伤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本文将对近年来中医骨伤学中级考试的一些典型题目进行解析,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学科的知识体系。
骨折的治疗原则
1、骨折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答: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扶正祛邪、固本培元”,即在治疗骨折时,要注重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同时针对骨折的病因病机,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2、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骨折的治疗?
A. 石膏固定法
B. 手法复位法
C. 外敷活血化瘀药膏
D. 针刺疗法
答:C,骨折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固定和药物辅助治疗,而针刺疗法主要用于一些内科疾病的治疗,对于骨折并无直接疗效,其他选项A、B、D均为骨折治疗的常用方法。
脱位的分类及处理
1、脱位可分为哪几类?请简要叙述各类脱位的特点。
答:脱位可分为上肢脱位、下肢脱位、脊柱脱位和关节脱位四类,上肢脱位多发生于肩、肘、腕等关节,下肢脱位多发生于髋、膝、踝等关节,脊柱脱位多发生于颈椎、胸椎、腰椎等部位,关节脱位则是指关节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各类脱位的特点如下:
- 上肢脱位:关节面的相对位置改变较大,容易引起神经和血管损伤。
- 下肢脱位:关节面的相对位置改变较大,容易引起神经和血管损伤。
- 脊柱脱位: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神经根受压或脊髓损伤,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 关节脱位:关节面的相对位置改变较小,但若处理不当,也可能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疾。
2、如何正确处理关节脱位?请简述操作步骤。
答:处理关节脱位应遵循以下操作步骤:(1)保持患者安静,避免恐慌;(2)使用适当的手法将脱位的关节复位;(3)固定关节,以防止再次脱位;(4)对症处理,如止痛、消肿等,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动作轻柔、力度适中,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扭伤的辨证论治
1、扭伤的主要症状有哪些?请列举至少五种。
答:扭伤的主要症状包括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皮下出血、淤血等,具体表现如下:
- 疼痛:扭伤部位常伴有剧烈的疼痛感,疼痛程度可因受伤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 肿胀:扭伤部位往往会出现明显的肿胀,局部皮肤紧张发亮。
- 活动受限:扭伤部位的活动受到限制,严重者甚至无法正常行走。
- 皮下出血:扭伤部位皮下可能出现点状出血或淤血斑块。
- 淤血:扭伤部位的组织可出现淤血现象,表现为紫色或暗红色。
2、下列哪种体质的人更容易患上扭伤?请简要分析原因。
A. 体弱多病的人
B. 肌肉发达的人
C. 肥胖的人
D. 健康的人
答:C,肥胖的人由于体重过大,关节承受的压力增大,容易导致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从而引发扭伤,而其他选项的人群由于体质较好,关节韧带和肌肉弹性较好,因此患上扭伤的可能性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