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分泌失调的病因
激素分泌有自己的节奏。季节变化、昼夜变化、睡眠、饮食和压力都是影响激素节律的因素。为了适应各种因素的变化,激素反馈调节系统也形成了相应的节奏。如果这些因素突然改变,原来的节奏就会被破坏,导致内分泌紊乱。
1.环境因素
当季节交替,气候变化过快时,会影响内分泌功能。此外,环境污染也是内分泌紊乱的重要原因。由于空气中有一些化学物质,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人体后,会形成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导致内分泌紊乱。例如,过量摄入外源性雌激素会导致女性月经周期紊乱。
2.生理因素
人体内分泌腺具有自我调节功能,能使人保持生理动态平衡,但内分泌腺的这些自我调节功能一般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导致内分泌紊乱。有些人的内分泌紊乱来自遗传学。几乎所有的垂体激素节律都与睡眠和昼夜节律有关,所以失眠、长期熬夜、昼夜逆转的人很容易出现内分泌紊乱。
3.情绪因素
心理原因对内分泌有很大的影响。受工作、生活、家庭等压力的影响,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如果情绪发生异常变化,就会引起激素分泌紊乱,导致内分泌紊乱。由于女性更敏感,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到抑郁、不耐烦、愤怒、过度思考等内在因素的干扰,从而更容易发生内分泌紊乱。
4.营养因素
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人体必须有足够、适当的营养,否则,身体就会出现内分泌问题。例如,有些人为了减肥,不吃米饭、肉,甚至放弃乳制品,吃一些水果或只吃减肥药。人们长期饥饿,会缺乏营养,使垂体功能下降,不能分泌足够的促性腺激素,导致卵巢等生殖器官功能下降,内分泌紊乱。
女性内分泌失调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1)皮肤恶化
皮肤上突然出现许多黄斑、深色和色斑,通常是由外部因素不良刺激引起的。
(2)脾气暴躁
更年期女性经常脾气暴躁,情绪变化很大。有些人出汗,脾气不好,这可能是女性内分泌功能障碍引起的。
(3)妇科疾病
妇科内分泌疾病非常常见,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不规律、痛经、月经不规律是妇科内分泌疾病,部分乳腺疾病也与内分泌紊乱有关。
(4)肥胖
不注意饮食平衡等饮食习惯也会影响内分泌。
(5)不孕
大脑皮层内分泌调节失败,导致与妊娠密切相关的激素分泌紊乱,影响妊娠;或子宫内膜损伤,对女性激素反应不敏感,反射性影响内分泌调节,减少妊娠成功的机会。
(6)乳房疾病
乳房疼痛和乳腺增生的主要原因是内分泌失调。
(7)体毛过多
当体内内分泌失调时,女性雄激素分泌过多,可能会出现多毛症状。
(8)白发、早衰
白发早衰也可能是内分泌问题。另外,内分泌失调,尤其是性激素分泌减少,是导致人体衰老的重要原因。
(9)耳鸣
更年期妇女常出现耳鸣症状。
三、检查内分泌失调
1.激素浓度测定
放射性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可用于测量体液中激素浓度。其可靠性取决于抗体的纯度和特性。样品的质量。例如,胰岛素原也包括在血液中测量胰岛素浓度。在测量血C肽时,还包括未解离的C肽,这些都影响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只有单克隆抗体检测才能提高分辨率。此外,还应注意区分体液中的游离激素和组合激素(多为生物活性),以便正确评价结果。还有其他用于检测特定激素的技术,包括质谱、色谱和酶学。
2.动态观察激素
测量激素分泌的正常节律,如ACTH,皮质醇的昼夜波动、促黄体素和促卵胞素的月节律等。正常节律的消失主要是腺体功能异常的早期表现。大多数激素水平是通过血液标本测量的,但有时也可以通过测量尿液中某些激素的水平来判断激素的动态变化。例如,收集24小时的尿液可以充分评估激素及其代谢物的产生。
3.激素调节功能检查
包括兴奋试验(检查对激素的反应)和抑制试验(检查反馈抑制功能),对识别生理和病理变化,明确病理变化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4.受体测定
红细胞胰岛素受体、血细胞核等各种靶细胞受体的数量和质量测定T受体测定等。主要用于激素水平与临床表现不一致的患者,受体变化的节律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四、预防内分泌失调的方案
调节内分泌主要从饮食和运动开始,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
1.饮食
食物应多品种多变,搭配合理,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刺激性食物。烹饪油以植物油为主,动物油为辅,得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从而调节内分泌失调。
2.运动
平时要多注意户外运动,积极参加健身运动,按时作息,劳逸结合。尤其要控制夜生活,积极保证充足的睡眠。
3.情绪
保持快乐乐观的情绪,保持平静的心态,特别需要注意放松,减轻心理压力,克服日常生活中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努力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避免惊讶、愤怒、恐惧等所有不良精神刺激,避免内分泌紊乱。
4.排毒
注意保持排便、排尿、汗腺光滑,使身体产生的所有废物和毒素都有光滑的排泄通道。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及时补充饮用水,注意便秘等症状的预防和治疗,出汗时需要出汗。
5.性生活
研究表明,乳腺小叶增生、黄褐斑等内分泌疾病与长期独身、夫妻生活不和谐或夫妻生活过少有重要关系。因此,保持家庭和谐、夫妻生活和谐对保持女性身心健康、延缓卵巢功能衰退、调节内分泌失调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