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学中医咨询 / 正文

中医诊断学战汗名词解释

tu.jpg

中医诊断学战汗名词解释

汗,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也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在中医诊断学中,有许多关于汗的名词,这些名词反映了汗的种类、性质、功能等方面的内容,本文将对其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医诊断学中的汗概念。

1、出汗:指人体因体温调节、代谢排泄等原因而产生的液体排出体外的过程,出汗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但过多或过少的出汗都可能是疾病的表现。

2、盗汗:指夜间睡后突然出现的大量出汗现象,常伴有心悸、头晕、健忘等症状,盗汗多由阴虚火旺、血热生风等原因引起。

3、自汗:指不因外界刺激而自然出现的出汗现象,常伴有气虚、阳虚等证候,自汗多由气血两虚、阳气不足等原因引起。

4、冷汗:指因受寒、惊吓等外因刺激而出现的出汗现象,常伴有恶寒、四肢冰冷等症状,冷汗多由寒邪侵袭、气滞血瘀等原因引起。

5、战汗:指因剧烈运动、恐惧、疼痛等外因刺激而引起的出汗现象,常伴有面色苍白、心慌气短等症状,战汗多由气血两虚、阳气不足等原因引起。

6、黄汗:指汗液呈黄色或黄绿色的现象,常伴有发热、口渴、便秘等症状,黄汗多由湿热内蕴、胆热上蒸等原因引起。

7、红汗:指汗液呈红色的现象,常伴有心悸、头晕、气促等症状,红汗多由气血两虚、阳气不足等原因引起。

8、血汗:指汗液中带有血液的现象,常伴有皮肤紫斑、疼痛等症状,血汗多由血液病、血管病变等原因引起。

9、无汗症:指全身皮肤无法正常出汗的现象,常伴有高热、昏迷等症状,无汗症多由神经系统疾病、药物中毒等原因引起。

10、多汗症:指出汗过多的现象,常伴有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多汗症多由内分泌失调、神经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

11、停汗症:指出汗停止的现象,常伴有皮肤干燥、脱屑等症状,停汗症多由药物过敏、神经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

12、战栗:指因寒冷、恐惧等外因刺激而引起的肌肉不自主收缩的现象,常伴有寒战、面色苍白等症状,战栗多由气血两虚、阳气不足等原因引起。

通过对这些名词的解释,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医诊断学中关于汗的丰富内涵,在实际临床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综合分析各种汗的类型、性质、功能等方面的表现,从而为病人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普通人来说,了解这些名词也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预防疾病。

相关文章

杏林教程.女性生殖与健康知识网站地图湘ICP备2021005521号-2.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